BIM在高铁站房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核心价值

分类栏目: BIM答疑

259

  1.引言
  由于BIM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强大的管理功能,所以目前我国大型的高铁、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均迫切使用BIM进行项目管理。近年来,我国很多特大型建设项目,包括广深港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项目通过使用BIM技术管理,无论是在技术创新或在管理手段上都有了质的提升,这正是由于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在行业的普及、推广才有今天的成果。
  BIM的提出是对建筑行业信息化与数字化实施的最好体现,它的应用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活动有机地紧密结合带来很多管理上的便利,解决了我们在大型工程管理中一些不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管理问题。
  建筑信息化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近年来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应用价值得到建筑工程行业的广泛认可,也受到政府的重点关注并实行大范围推广。本文以某大型高铁站房工程为例,介绍采用BIM进行全过程施工管理。
  2.工程概况
  该高铁站房范例为我国山东省高速铁路的某一个大型站房,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该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青太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房面积约40万平方米。从立项到通车预计两年半时间,超过10个以上特级施工单位参与建设。
  3. 项目BIM模型处理
  该高铁站房范例模型是基于Revit建立的,建模方法采取Revit的中心文件来多方建立模型,模型分类为土建模型(结构与建筑,图2.1),机电模型(暖通、电气和给排水,图2.2-2.3-2.4)和装修模型。
  该项目应用到BIM全流程管理所用模型均为施工模型,项目整体模型区域划分为南站房,北站房和中央站房,楼层划分为地下出站层,轨道站台层,高架层和屋盖层。
  由于BIM模型真实的三维特性,它的可视化特点可以直观地反映站房的实际外观给设计师,从而使得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提前放到设计阶段来处理(例如通过机电模型管综优化,通过三维模型能直观地发现净高不足问题),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反复,不仅节约成本,并且更节省建设周期。
  模型优化处理还体现在,根据建模规范,规范模型各构件的命名规则,针对部分机电模型构件,更需要添加族构件的实例参数,从而符合后阶段一键算量要求。